From ffcad1cd1fcd74a5157ace067c2fef95739f4347 Mon Sep 17 00:00:00 2001
From: =?UTF-8?q?=E8=97=A4=E7=94=B0=20=E4=B8=80=E4=B9=97?=
 <fujita@h69.159.226.10.103609.vlan.kuins.net>
Date: Mon, 22 Jun 2015 09:47:26 +0900
Subject: [PATCH] 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

---
 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 | 2422 +++++++++++++++++++++
 1 file changed, 2422 insertions(+)
 create mode 100644 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

diff --git a/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 b/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
new file mode 100644
index 000000000..6805c2f58
--- /dev/null
+++ b/incoming/fujita/corpus/KT05p0015.mc.utf-8
@@ -0,0 +1,2422 @@
+十八史略卷之一
+太古
+〔天皇氏〕
+以木德王
+歲起攝提
+無爲而化
+兄弟十二人
+各一萬八千歲
+
+凡色尙靑
+
+去聲
+朱云
+有天下者
+人稱之曰王
+則平聲
+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
+則去聲
+後皆倣此
+攝提
+寅也
+太歲在寅曰攝提格
+
+上古民淳
+不令而化
+
+以火德王
+兄弟十二人
+各一萬八千歲
+
+凡色尙赤
+
+兄弟九人
+分長九州
+
+凡一百五十世
+合四萬五千六百年
+
+張上聲
+君長之也
+易曰
+君子體仁足以長人
+
+冀
+兗
+靑
+徐
+揚
+荊
+豫
+梁
+雍
+
+代也
+人皇以後
+有曰有巢氏
+構木爲巢
+食木實
+○
+案
+世紀
+人皇以後
+有曰五龍紀
+攝提紀
+合熊紀
+連通紀
+敍命紀
+相繼以治
+而及于有巢
+今未之及
+故錄之以備參考
+
+禮記集說云
+聚薪柴以居也
+
+如桃李之類也
+至燧人氏
+始鑽燧
+敎人火食
+在書契以前
+年代國都不可攷
+
+音遂
+鑽木取火
+
+用火烹炊
+
+古文考
+三皇
+太昊伏羲氏
+〔太昊伏羲氏〕
+風姓
+代燧人氏
+而王
+蛇身人首
+始畫八卦
+造書契
+以代結繩之政
+制嫁娶
+以儷皮爲禮
+結網罟敎佃漁
+養犠牲以庖廚
+故曰庖犠
+有龍瑞
+以龍紀官
+號龍師
+木德王
+都於陳
+
+姓者
+統其祖考之所自出
+氏者
+別其子孫之所自分
+後皆倣此
+
+乾
+坤
+艮
+巽
+震
+離
+坎
+兌
+孔安國曰
+伏羲氏王天下
+龍馬圖出河
+遂則其文
+以畫八卦
+
+陸氏曰
+刻木而書其側
+以約事也
+
+上古未有文字
+大事則結大繩
+小事則結小繩
+以記之
+
+音麗
+儷對也
+古者衣鳥獸
+故以雙皮爲禮
+
+音古
+
+佃畋同
+取禽獸也
+漁捕魚
+
+牛羊豕曰牲
+犧色純者也
+
+太昊又號曰庖犧
+龍師
+官名皆有龍字
+
+邑宗廟先君之曰都
+
+州屬河南
+庖犠崩
+女媧氏立
+亦風姓
+木德王
+始作笙簧
+
+音瓜
+伊川先生曰
+婦居尊位
+或云
+女媧氏伏羲妹也
+
+笙中金葉曰簧
+嚴氏曰
+笙以匏爲之
+十三管列瓠中
+而施簧於管端
+吹笙則鼓動其簧
+以發聲
+諸侯有共工氏
+與祝融戰
+不勝而怒
+乃頭触不周山
+崩
+天柱折
+地維缺
+女媧乃錬五色石以補天
+斷鰲足以立四極
+聚蘆灰以止滔水
+於是地平天成
+不改舊物
+
+音恭
+下同
+
+顓頊子
+
+充入聲
+突也
+
+音舌
+
+靑
+赤
+黃
+白
+黑
+
+湍
+上聲
+據物已斷而言
+則音湍上聲
+後倣此
+
+當作鼇
+傳曰
+背負蓬萊者
+
+或問
+列子湯問篇云
+昔者女媧氏
+練五色石以補天
+斷鼇之足以立四極
+其後共工氏
+與顓頊
+爭爲帝
+怒觸不周之山
+天柱折
+地維絕
+故天傾西北
+地不滿東南
+列子之說
+與史不同如何
+曰
+三代以前
+文籍未備
+事跡固所難考
+然據顓頊爲黃帝之孫
+祝融乃顓頊之子
+女媧繼伏羲而立
+則列子近是
+史之不同
+蓋傳習之誤與
+女媧氏沒
+有
+共工氏
+太庭氏
+柏皇氏
+中央氏
+歷陸氏
+驪連氏
+赫胥氏
+尊盧氏
+混沌氏
+昊英氏
+朱襄氏
+葛天氏
+陰康氏
+無懷氏
+風姓相承者十五世
+
+音魂上聲
+
+音豚上聲
+
+繼也
+
+當作六
+年歲莫知幾何
+不敢强說
+炎帝神農氏
+炎帝神農氏
+姜姓
+人身牛首
+繼風姓而立
+火德王
+斲木爲耜
+揉木爲耒
+始敎畊
+作蜡祭
+以赭鞭鞭草木
+嘗百草始有醫薬
+敎人日中爲市
+交易而退
+都於陳
+徙曲阜
+傳帝承
+帝臨
+帝則
+帝百
+帝來
+帝襄
+帝楡
+姜姓凡八世
+五百二十年
+牛首頭有角
+
+音琢
+斫
+
+音
+似
+所以起土
+今之耜
+加鐵於其首
+
+音柔上聲
+屈木也
+
+音雷去聲
+耜柄也
+
+蜡音乍
+蜡祭
+十二月報田之祭
+夏曰淸祀
+殷曰嘉平
+周曰大蜡
+秦曰臘
+始皇復更曰嘉平也
+
+音者
+赤色
+
+鞭記其毒
+
+縣屬兗州
+
+
+世紀作帝明帝直
+
+世紀作哀
+黃帝軒轅氏
+索隱曰
+有
+土德之瑞
+土色黃
+曰黃帝
+
+公孫姓
+又曰姫姓
+名軒轅
+有熊國君
+少典子也
+母見大電繞北斗樞星
+感而生帝
+炎帝世衰
+諸侯相侵伐
+軒轅
+乃習用干戈
+以征不享
+諸侯咸歸之
+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
+克之
+
+去聲
+
+音殿
+陰陽激曜曰電
+
+北斗第一星也
+
+盾也
+主衞
+
+戟屬
+主刺
+
+不來朝享之國
+
+地在上谷
+
+勝也
+蚩尤作亂
+其人銅鐵額
+能作大霧
+軒轅作指南車
+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禽之
+遂代炎帝爲天子
+土德王
+以雲紀官
+爲雲師
+
+當時諸侯
+蚩音齒平聲
+
+蚩尤之顙
+堅如銅鐵
+
+陰陽蒙冒之氣
+蚩尤能爲之
+以昏迷軍士
+
+古制不傳
+至唐始定其制
+車上有樓
+四角刻木爲龍
+又刻仙人於上
+車雖回傳
+手常指南
+軒轅用之
+以定四方示軍士
+一說用子午盤針
+置之於車
+亦通
+
+郡屬北平
+今涿州
+涿音卓
+
+擒同
+
+前云姜姓相傳八世者
+據帝王世紀
+及古史考之言也
+此云遂代炎帝爲天子者
+史記本紀之言也
+二說不同
+未詳孰是
+或云
+炎帝以火德王
+故其後亦通稱曰炎帝
+略通
+
+凡色尙黃
+
+春官爲靑雲
+夏官爲縉雲
+秋官爲白雲
+冬官爲黑雲
+中官爲黃雲
+張晏曰
+因景雲之應
+故以名師與官
+作舟車以済不通
+得風后爲相
+力牧爲將
+
+去聲
+
+去聲
+後無音者並同師也
+受河圖
+案全書
+黃帝夢見兩龍授圖
+乃齋往河洛求之
+有大魚
+泝流而上
+魚泛白圖
+帝跪受之
+圖見蔡氏書傳
+見日月星辰之象
+始有星官之書
+師大撓占斗建作甲子
+容成造暦
+隷首作算數
+伶倫取嶰谷之竹
+制十二律筩
+以聽鳳鳴
+雄鳴六
+雌鳴六
+以黃鐘之宮生六律六呂
+以候氣應
+鑄十二鐘
+以和五音
+
+奴巧切
+
+驗斗柄所指也
+占音瞻
+
+在崑崙北
+嶰音解
+
+筩音同
+長短制度
+詳見禮記集說
+
+聲之長而濁者曰宮
+
+黃鍾
+太蔟
+姑洗
+蕤賓
+夷則
+無射
+
+太呂
+夾鍾
+仲呂
+林鍾
+南呂
+應鍾
+
+說見禮記集說
+
+應十二律
+
+角
+徴
+宮
+商
+羽
+嘗昼寢
+夢遊華胥之國
+怡然自得
+其後天下大治
+幾若華胥
+
+曾也
+
+去聲
+朱子云
+爲理物之義者平聲
+爲已理之義者去聲
+後皆倣此
+
+音機
+世傳
+黃帝采銅鑄鼎
+鼎成
+有龍埀胡髯下迎
+帝騎龍上天
+群臣後宮從者七十餘人
+小臣不得上
+悉持龍髯
+髯抜
+堕弓
+抱其弓而號
+後世名其處曰鼎湖
+
+其弓曰烏號
+黃帝二十五子
+其得姓者十四
+
+上聲
+爲行上之義者上聲
+爲在上之議去聲
+後皆倣此
+
+去聲
+
+音豪
+下同
+
+案全書
+處州府
+縉雲縣
+仙都山有鼎湖
+注云黃帝上天處
+
+舊註未詳
+不敢强說
+○
+世紀
+黃帝在位百年
+五帝
+少昊金天氏
+少去聲
+下並同
+
+名玄囂
+黃帝之子也
+亦曰靑陽
+其立也鳳鳥適至
+以鳥紀官
+
+音曉平聲
+一曰名摯
+音至
+
+如凰鳥氏
+玄鳥氏之類
+詳見左昭公十七年
+○
+世紀
+少昊以金德王
+在位八十四年
+顓頊高陽氏
+顓音專
+頊音勗
+
+昌意之子
+黃帝孫也
+代少昊而立
+少昊之衰
+九黎亂德
+民神雜糅
+不可方物
+顓頊受之
+乃命南正重
+
+司天以屬神
+火正黎
+司地以屬民
+使無相侵瀆
+始作暦
+以孟春爲元
+
+黎氏九人
+當時諸侯
+
+音柔上聲
+混處也
+
+不可以類而求
+漢郊祀志
+方音倣
+依也
+物事也
+
+南當作木
+木正春官
+重名
+少昊氏子句芒也
+重平聲
+
+音燭
+下同
+
+火正夏官
+黎名
+顓頊氏子祝融也
+
+歲首曰元
+○
+世紀
+顓頊以遂德王
+在位七十八年
+帝嚳高辛氏
+嚳音酷
+
+玄囂之子
+黃帝曾孫也
+生而神靈
+自言其名
+代顓頊而立
+居於亳
+
+當作孫
+案世紀
+黃帝生玄囂
+玄囂生蟜極
+蟜極生帝嚳
+
+音層
+疏云
+重也
+後皆倣此
+
+音薄
+在今河南府偃師縣
+○
+世紀
+帝國以木德王
+在位七十五年
+帝堯陶唐氏
+諡法曰
+翼善傳聖曰堯
+
+伊祁姓
+或曰
+名放勛
+帝嚳子也
+其仁如天
+其知如神
+就之如日
+望之如雲
+都平陽
+
+書傳
+堯初爲唐侯
+後爲天子都陶
+故號陶唐氏
+祁通作耆
+放勛
+放音倣
+勛勲同
+朱子曰
+放至
+勛功也
+本史臣贊堯之辭
+孟子因以爲堯號
+
+言如天之涵養也
+
+智同
+
+言如神之微妙也
+
+言如日之照臨人
+咸依就之
+若葵心之傾日也
+
+言如雲之覆渥
+人咸仰望之
+若百穀之仰膏雨也
+
+府屬山西
+茆茨不剪
+土階三等
+有草生庭
+十五日以前
+日生一葉
+以後日落一葉
+月小盡
+則一葉厭而不落
+名曰蓂莢
+觀之以知旬朔
+
+級也
+
+音淹
+乾也
+
+音冥
+
+音却
+
+十日曰旬
+月一日曰朔
+治天下五十年
+不知天下冶歟不治歟
+億兆願戴己歟
+不願戴己歟
+問左右不知
+問外朝不知
+問在野不知
+乃微服游於康衢
+聞童謡
+曰
+立我烝民
+莫匪爾極
+不識不知
+順帝之則
+
+平聲下鯀治同
+
+民也
+十萬曰億
+十億曰兆
+
+音紀
+
+郊外曰野
+
+更爲微賤之服
+
+路四達曰衢
+五達曰康
+
+爾雅
+徒歌曰謠
+
+此贊美之辭
+言立此衆民
+無非帝德
+我則無所識無所知
+惟順帝堯之法而已矣
+有老人
+含哺鼓腹
+撃壤而歌曰
+日出而作
+日入而息
+鑿井而飮
+畊田而食
+帝力何有於我哉
+
+食在口曰哺
+
+以木爲之
+狀如履
+側一壤於地
+去三四十步
+以一壤撃之
+中者爲上
+
+此樂道之辭
+帝堯之世
+君君臣臣子子
+聖神功化之極
+無一物不得其所
+此可見矣
+觀于華
+華封人曰
+嘻請祝聖人
+使聖人壽富多男子
+堯曰辭
+多男子則多懼
+富則多事
+壽則多辱
+封人曰
+天生萬民
+必授之職
+多男子而授之職
+何懼之有
+富而使人分之
+何事之有
+天下有道
+與物皆昌
+天下無道
+修德就閒
+千歲厭世
+去而上僊
+乘彼白雲
+至于帝鄕
+何辱之有
+堯立七十年
+有九年之水
+使鯀治之
+九載弗績
+堯老倦于勤
+四嶽擧舜
+攝行天下事
+堯子丹朱不肖
+乃薦舜於天
+堯崩舜卽位
+
+去聲
+下同
+西嶽
+在華州華陰縣南
+
+掌封疆之官
+
+音熹
+歎辭
+
+付之
+
+盛美貌
+
+閑同
+
+仙同
+釋名
+老而不死曰仙
+
+洪水也
+
+音兗
+崇伯名
+禹父也
+
+音宰
+年也
+
+無績功也
+
+官名
+一人而總四嶽諸侯之事
+
+音笑
+賢不若父曰不肖
+
+詳見孟子
+○
+世紀
+帝堯以火德王
+在位九十一年
+案紀年
+堯起甲辰終癸未
+在位實一百年
+帝舜有虞氏
+諡法曰
+仁聖盛明曰舜
+
+姚姓
+或曰名重華
+瞽瞍之子
+顓頊六世孫也
+父惑於後妻
+愛少子象
+常欲殺舜
+舜盡孝悌之道
+烝烝乂不格姦
+
+音遙
+
+平聲
+重重也
+言堯既有光華
+而舜又有光華
+可合於堯
+故因以重華爲舜號也
+
+顓頊生窮蟬
+窮蟬生康敬
+康敬生句芒
+句芒生蟜牛
+蟜牛生瞽瞍
+瞽瞍生舜
+
+舜異母弟名
+
+善父母曰孝
+善兄弟曰悌
+
+烝進
+乂治
+格至
+姦惡也
+言舜雖處人倫之變
+而能盡以孝悌之道
+事父母待其弟
+使之進進以善自治
+不致大爲姦惡也
+畊歷山
+民皆讓畔
+漁雷澤
+人皆讓居
+陶河濱
+器不苦窳
+所居成聚
+二年成邑
+三年成都
+
+鄭玄曰
+在河東
+
+田界
+
+鄭玄曰
+在濟陰
+
+燒瓦器也
+
+皇甫謐曰
+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
+
+窳音愈
+史注
+苦麤也
+窳病也
+通鑒注云
+不憂苦飾病
+蓋言
+器足用也
+
+史記注聚村落也
+邑與都
+卽周禮所爲四井爲邑
+四邑爲丘
+四丘爲甸爲縣
+四縣爲都是也
+成聚成邑成都
+言民歸舜之漸如此
+孟子曰
+天下之士多就之者
+堯聞之聰明
+擧於畎畝
+妻以二女
+曰娥黃女英
+釐降于嬀汭
+遂相堯攝政
+放驩兜
+流共工
+殛鯀
+竄三苗
+
+音鵑上聲
+
+音砌
+以女事人曰妻
+
+書傳作皇
+
+釐音里平聲
+理也
+降下也
+
+音龜芮
+嬀水名
+在今河中府河東縣
+出歷山入河
+爾雅
+水北曰汭
+亦小水入大水之名
+蓋兩水合流之内也
+舜居於此
+堯治裝
+以二女下嫁之也
+
+放置之此
+不得佗適也
+驩音歡
+兜音斗平聲
+驩兜臣名
+流遣而遠去
+如水之流也
+共工官名
+蓋古之世官族也
+殛則拘囚困苦之
+竄則驅逐禁錮之
+三苗國名
+在江南荊揚之閒
+愚案
+驩兜共工
+比周相黨
+鯀方命圮族
+治水無功
+三苗侵欲崇侈
+負固不副
+所謂四凶
+罪所當加
+舜何與焉
+擧才子八元八愷
+
+元善也
+謂伯奮
+仲堪
+叔獻
+季仲
+伯虎
+仲熊
+叔豹
+季貍也
+皆高辛氏子
+春秋傳曰
+舜擧之使布五敎
+注云
+此八人
+卽稷契朱虎熊羆之倫
+
+愷和也
+謂蒼舒
+隤𣪱
+檮戭
+大臨
+龐降
+庭堅
+仲容
+叔達也
+皆高陽氏子
+春秋傳曰
+舜擧之使主后土
+注云
+此八人
+卽垂益禹皐陶之倫
+命九官
+咨十二牧
+
+謂禹
+稷
+契
+皐陶
+垂
+益
+伯夷
+夔龍之職
+事見舜典
+
+養民之官曰守
+曰太守
+曰尹
+曰刺史同
+猶今之知府也
+十二牧
+謂冀
+兗
+靑
+徐
+揚
+荊
+豫
+梁
+雍
+幽
+幷
+營
+十二州之牧也
+舜咨之
+使厚有德信仁人拒姦惡也
+四海之内
+咸戴舜功
+五典克從
+百揆時序
+四門穆穆
+皆其功也
+彈五絃之琴
+歌南風之詩
+而天下治
+詩曰
+南風之薫兮
+可以解吾民之慍兮
+南風之時兮
+可以阜吾民之財兮
+時景星出
+卿雲興
+百工相和而歌曰
+卿雲爛兮
+禮縵縵兮
+日月光華
+旦復旦兮
+
+絲屬
+長三尺六寸六分
+五絃
+後加文武二絃乃七絃
+
+厚也
+
+亦曰德星
+王者不私人以官
+使賢者在位則見
+
+與慶同
+亦曰景雲
+王者德至山陵
+則慶雲出
+
+百執事之人也
+
+去聲
+
+扶又切
+兩也
+後不音者
+皆倣此
+舜子商均不肖
+乃薦禹於天
+舜南巡狩
+崩於蒼梧之野
+禹卽位
+
+孟子曰
+天子適諸侯曰巡狩
+巡狩者
+巡所守也
+詳見舜典
+
+鄒氏曰
+蒼梧山名
+亦曰九疑
+在道州寧遠縣南
+舜陵在焉
+或云
+舜崩於南越蒼梧縣之野
+未詳
+○
+世紀
+帝舜以土德王
+在位五十載
+夏后氏
+
+姒姓
+或曰名文命
+鯀之子
+顓頊孫也
+鯀湮洪水
+舜擧禹代鯀
+勞身焦思
+居外十三年
+過家門不入
+陸行乘車
+水行乘船
+泥行乘橇
+山行乘檋
+開九州
+通九道
+陂九澤
+度九山
+
+音似
+
+敎也
+言禹布其文敎於四海矣
+故因以文命號也
+
+音因
+一作湮
+塞也
+
+去聲
+
+平地
+
+起驕切
+以板爲之
+其狀如箕
+㰅行泥上
+
+音菊
+以鐵爲之
+其形似錐
+長半寸
+施之履下以上山
+不蹉跌也
+
+障也
+
+音堂入聲
+言九州之道路
+山澤無不平治也
+告厥成功
+舜嘉之
+使率百官行天下事
+舜崩
+乃踐位
+
+音谷
+釋文云
+上布於下
+則音誥
+下告於上
+則音谷
+後皆倣此
+
+水土既平
+禹以玄圭
+告成功于舜
+舜善其功
+遂使
+攝位
+
+詳見孟子
+通鑒
+禹既卽位
+國號夏
+以建寅月爲歲首
+色尙黑
+牲用玄
+以黑爲徽號
+聲爲律
+身爲度
+左準繩
+右規矩
+一饋十起
+以勞天下之民
+
+索隱曰
+言禹聲音應鍾律
+
+王肅曰
+以身爲法度
+
+準所以爲平
+繩所以爲直
+規所以爲圓
+矩所以爲方
+索隱曰
+左所運用
+堪爲人之準繩
+右所擧動
+必應規矩也
+勞慰也
+出見罪人
+下車問而泣曰
+堯舜之人
+以堯舜之心爲心
+寡人爲君
+百姓各自以其心爲心
+寡人痛之
+
+國君自稱曰寡人
+猶言寡德人也
+古有醴酪
+至禹時
+儀狄作酒
+禹飮而甘之
+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
+遂疏儀狄
+
+禮音禮
+薄酒
+酪音洛
+酢也
+
+儀姓
+狄名
+
+音疎
+収九牧之金
+鑄九鼎
+三足象三德
+以享上帝鬼神
+
+九州之牧
+
+以象九州
+
+正直
+剛
+柔
+
+鼎主調和供祭祀
+故曰享
+會諸侯於塗山
+執玉帛者萬國
+
+國在壽春東北
+
+諸侯執玉五玉
+附庸執帛三帛
+爲其會者萬國
+禹済江
+黃龍負舟
+舟中人懼
+禹仰天歎曰
+吾受命於天
+竭力而勞萬民
+生寄也
+死歸也
+視龍猶蝘蜓
+顏色不變
+龍俛首低尾而逝
+
+水出茂州岷山
+東流與漢水合入海
+
+蜥蜴也
+一名守宮
+謂龍而無角
+謂蛇而有足
+蝘音偃
+蜓音田上聲
+
+俯也
+南巡至會稽山而崩
+子啓賢
+能繼禹道
+禹嘗薦益於天
+謳歌朝覲者
+不之益而之啓
+曰吾君之子也
+啓遂立
+
+音檜鷄
+地在紹興
+通鑒
+禹既渡江
+再致羣臣於此
+
+適也
+
+說見孟子
+有扈氏無道
+啓與戰于甘
+
+扈音戸
+夏同姓國
+
+地在扶風鄂縣
+說見甘誓傳文
+啓崩
+子太康立
+盤遊弗返
+有窮后羿
+窮國
+后君
+羿音倪去聲
+名也
+非堯時射日者
+立其弟仲康而專其政
+羲和守義不服
+羿假王命
+命胤侯征之
+
+羲氏
+和氏
+夏合爲一官
+主歷象授時
+
+音寅去聲
+國名
+○
+通鑒
+后羿專權
+羲和守義不服
+故羿假仲康之命以征之
+愚案
+書胤征篇
+文義與此不同
+讀者不可不察
+仲康崩
+子相立
+羿逐相自立
+嬖臣寒浞
+又殺羿自立
+相之后
+有仍國君女也
+方娠
+奔有仍
+而生少康
+其後少康有田一成
+有衆一旅
+因夏舊臣靡
+擧兵滅浞
+而復禹之績
+
+去聲
+下並同
+
+浞音錯
+后羿嬖
+幸之臣
+寒世浞名
+○鄒氏曰
+帝相立二十八年
+爲浞子所滅
+夏遂中絕者四十年
+
+音申
+孕也
+
+去聲
+
+十里
+
+五百人
+
+臣名
+
+音伏
+自少康以來
+歷王杼王槐王芒王泄王不降王扃王厪
+至王孔甲
+好鬼神
+事淫亂
+夏德衰
+天降二龍
+有雌雄
+陶唐氏之後
+有劉累者
+學擾龍
+以事孔甲
+賜之姓
+曰御龍氏
+龍一雌死
+潜醢以食孔甲
+復求之
+累懼而逃
+
+
+
+之後、歷號爲。貪虐。力能伸鐵鉤索。伐。以女焉。有寵、所言皆從。爲、殫民財。肉山脯林、酒池可以運船、可以望十里。一鼓而牛飮者三千人。以爲樂。國人大崩。伐夏。走而死。夏爲天
+子一十有七世、凡四百三十二年。
+
+
+殷
+
+
+湯
+
+
+殷王姓。名。其先曰。子也。母、氏女。見玄鳥堕卵、呑之生。爲司徒、封於賜
+姓。傳曰、曰、曰、曰。子、是爲。
+始居。從先王居。
+
+伊尹
+
+
+使人以幣聘于、進之。不用。復歸湯。殺諫者。湯使人哭之。桀怒召湯、囚。已而得釈。湯出見有張網
+四面而祝之。曰、「從天降、從地出、從四方來者、皆罹吾網。」湯曰、「嘻、盡之矣。」乃解其三面、改祝曰、「欲左左、欲右右。不用命者、入吾網。」諸侯聞
+之曰、「湯德至矣。及禽獣。」伊尹相湯伐桀、放之
+南巢
+巢
+巢
+巢
+。諸侯尊湯爲天子。
+
+
+大旱
+
+
+大旱七年、占之曰、「当以人祷。」湯曰、「吾所爲請者民也。若必以人祷、吾請自当。」遂斎戒、剪爪斷髪、素車白馬、身嬰白茆、以身爲犠牲、祷于
+桑林之野。以六事自責曰、「政不節歟、民失職歟、宮室崇歟、女謁盛歟、苞苴行歟、讒夫昌歟。」言未已、大雨方數千里。
+
+太甲・中宗
+
+
+湯崩。太子早卒。次子立。二年崩。弟立。四年崩。之子立。不明。伊尹放之。居憂三年、悔過自責。
+乃奉歸修德。諸侯歸之。自歷至。有祥。桑穀共生于朝。一日暮大拱。曰、「妖
+不勝德。君其修德。」修先王之政。二日而祥桑枯死。殷道復興。號稱。
+
+
+高宗
+
+
+自歷至、避水患遷于。至居、又圮于。歷至、自復遷于。殷道復興。自歷、至。夢得良弼。曰。爲胥靡、築于。求得之、立爲相。
+祭湯。有、升鼎而雊。懼而反己。殷道復興。號稱。
+
+革嚢盛血
+
+
+自歷至。無道。爲偶人謂之天神、與之博。令人爲行、天神不勝、乃僇辱之。爲革嚢盛血、仰射之。命曰、
+「射天。」出猟、爲暴雷震死。
+
+
+紂・玉杯象箸
+
+
+歷至。名。號爲。資弁捷疾。手挌猛獣。智足以拒諫、言足以飾非。始爲象箸。歎曰、「彼爲象箸。必不盛以土
+簋、將爲玉杯。玉杯象箸、必不羹藜藿、衣短褐而舎茆茨之下。則錦衣九重、高台広室、稱此以求、天下不足矣。」
+
+鹿台・酒池肉林
+
+
+伐。以女焉。有寵。其言皆從。厚賦税、以実、盈。広、以酒爲池、懸肉爲林、爲長
+夜之飮。百姓怨望、諸侯有畔者。乃重刑辟。爲銅柱、以膏塗之、加於炭火之上、使有罪者縁之。足滑趺墜火中。與觀之大樂、名曰。
+淫虐甚。庶兄數諫不從。去之。諫三日不去。紂怒曰、「吾聞、聖人之心有七竅。」剖而觀其心。佯狂爲奴。紂囚之。殷大師持其樂器祭
+器奔。
+
+殷亡
+
+
+及爲三公。殺。爭。并脯之。聞而歎息。紂囚昌。昌之臣、求美女
+進。紂大悅、乃釈昌。昌退而修德。諸侯多叛紂歸之。昌卒。子立。率諸侯伐紂。紂敗于、衣宝玉自焚死。殷亡。
+
+
+麦秀
+
+
+後朝、過故墟、傷宮室毀壞生禾黍。欲哭不可、欲泣則爲近婦人。乃作曰、「麦秀漸漸兮、禾黍油油兮、彼狡童兮、不與我好
+兮。」殷民聞之皆流涕。殷爲天子三十一世、六百二十九年。
+
+
+周
+
+
+后稷棄
+
+
+周姓。名。之十六世孫也。名。母曰。爲元妃。出野見巨人跡、心欣然践之、生。
+以爲不祥棄之隘巷。馬牛避不践。徙置山林。適會林中多人。遷之氷上。鳥覆翼之。以爲神遂収之。児時屹如巨人之志。其游戯好種樹。及成人、能相地之宜、敎民
+稼穡。興於之際、爲農師、封于。別其姓、號。卒。
+
+
+古公亶父、太伯・虞仲
+
+
+子立。政衰、失其官、奔之閒。不窋卒。子立。鞠卒。子立。復修之業、務畊種。百姓懷之。公劉
+卒。子立。國於。歷至。攻之。去、渡、踰
+、邑於居焉。曰、「仁人也。不可失。」扶老携幼以從。他旁國皆歸之。長子。次。其妃生少子
+。娶生。有聖瑞。、知欲立以傳、乃如、斷髪文身、以讓季歷。
+
+
+西伯
+
+
+古公卒、立。公季卒。立。爲。西伯修德。諸侯歸之。爭田、不能決。乃如周。入界見、畊者皆遜畔、民俗皆讓長。二人
+慙、相謂曰、「吾所爭、周人所恥。」乃不見西伯而還、倶讓其田不取。漢南歸西伯者四十國。皆以爲。三分天下、有其二。
+
+
+太公望
+
+
+有者。上人。窮困年老、漁釣至周。西伯將猟、卜之。曰、「非龍、非彲、非熊、非羆、非虎、非貔。所獲覇王之輔。」果遇。與語大悅曰、「自吾先君曰、『当有聖人適周。周因以興。』子眞是耶。吾望子久矣。」故號之曰、載與倶歸。立爲師、謂之
+。
+
+
+白魚入舟中
+
+
+西伯卒。子立。是爲。東觀兵至於。白魚入王舟中。王俯取以祭。既渡。有火。自上復于下、至于王屋、流爲烏。其色赤、其聲魄。是時
+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。皆曰、「紂可伐矣。」王不可。引歸。紂不悛。王乃伐紂。載西伯木主以行。叩馬諫曰、「父死不葬、爰及干戈、可謂孝
+乎。以臣弑君、可謂仁乎。」
+
+伯夷・叔齊
+
+
+左右欲兵之。太公曰、「義士也。」扶而去之。王既滅殷爲天子。追尊爲、爲、爲。天下宗周。
+恥之、不食周粟、隱於。作歌曰、「登彼西山兮、采其薇矣、以暴易暴兮、不知其非矣、、忽焉沒兮、我安適歸矣、于嗟
+徂兮、命之衰矣」遂餓而死。
+
+
+周公攝政
+
+
+武王崩。太子立。是爲。成王幼。位攝政。流言曰、「公將不利於孺子。」與作亂。武庚者、武王所
+立子、爲者也。周公東征、誅、放。王長歸政。
+
+
+西都・東都
+
+
+初武王作京。謂之。是爲。將営邑、未果。王欲如武王之志。遂相宅。至築王城、是爲。以
+爲天下中、四方入貢道里均也。王居、而朝會諸侯於。周公・召公相、爲左右人。自以西、主之、自以東、
+主之。
+
+
+
+指南車
+
+
+南有。重三訳而來、献白雉。曰、「吾受命國之。天無烈風、海不揚波三年矣。意者中國有聖人乎。」歸之王、薦
+于宗廟。使者迷歸路。周公錫以輧車五乘、皆爲。使者載之、由海際、期年而至國。故常爲先導。示服而正四
+方。
+
+
+造父善御
+
+
+成王崩、子立。成・康之際、天下安寧、刑錯四十餘年不用。崩。子立。昭王南至楚。以載之。溺不返。子立。有者。以幸於王。得八駿馬、遊行天下、將皆有車轍馬跡。王西巡。世傳、王以此時觴上、樂而忘歸。作亂。御王、長駆歸救亂。告楚伐徐。徐敗。王將征。諫曰、「先王耀德不觀兵。」王不聽征之、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。自是
+不至。諸侯不睦。
+
+衛巫
+
+
+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弟立。崩。子立。下堂而見諸侯。楚始僭稱王。崩。子立。無
+道、暴虐侈傲。得、使監國人之謗者、以告則殺之。道路以目。王喜曰、「吾能弭謗矣。」或曰、「是障也。防民之口、甚於防川。水壅而潰、傷人必
+多。」王不聽。於是國人相與畔。王出奔。二相共理國事。曰者十四年、而王崩于彘。子立。任賢使能。有等。爲政於内外。王化復行、周室中興焉。
+
+二龍
+
+
+崩。子立。初之世、有二龍降于庭。曰、「予之二君。」卜蔵其漦。歷夏・殷莫敢發。周人發之。漦化爲黿。童妾遇之而孕、生
+女。棄之。時有童謡。曰、「檿弧箕服、実亡周國。」適有鬻是器者。宣王使執之。其人逃。於道見、哀其夜號而取之、逸於。至
+之時、有罪。入是女於王。是爲。王嬖之。不好笑。王欲其笑、萬方不笑。
+
+褒娰
+
+
+故王與諸侯約、有寇至、則擧烽火、召其兵來援。乃無故擧火。諸侯悉至。而無寇。褒娰大笑。王廢及太子、以褒娰爲后、其子爲太
+子。奔。王求殺之。弗得。伐。召攻王。王擧烽火徴兵。不至。犬戎殺王下。
+
+
+孔子春秋
+
+
+諸侯立。是爲。以逼於戎、徙居王城。時周室衰微、諸侯强并弱。齊・楚・秦・晉、始大。平王之四十九年、卽魯之
+元年。其後孔子修始此。
+
+問鼎輕重
+
+
+平王崩。太子之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齊桓公始覇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晉文公始
+覇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弟立。楚荘王使人問鼎輕重。卻之。定王崩。子立。呉始僭稱
+王。簡王崩。子立。孔子生於其時。靈王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庶弟弑之。晉人攻而立丏。孔子歿於
+其時。敬王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弟襲弑之而自立。少弟又攻殺而自立。崩。子
+立。晉趙氏・魏氏・韓氏始侯。周自東遷以來、及是二十世、而愈微。諸侯用兵爭强。號爲。
+
+周亡
+
+
+崩。子立。始侯。安王崩。子立。崩。弟立。諸侯皆僭稱王。顕王崩。子立。崩。子立。五十九年、與諸侯約從攻秦。秦攻周。奔秦、頓首受罪、盡献其邑。秦受献而歸赧王於周。以卒。周爲天子三十七世。初亡、九鼎
+遷殷。殷亡遷周。定鼎於。卜曰、「傳世三十、歷年七百。」至是乃過其歷。凡八百六十七年。
+
+
+春秋戰國
+
+
+周以後、爲春秋之世。其列國與周同姓者、曰魯、曰衛、曰晉、曰鄭、曰曹、曰蔡、曰燕、曰呉。其與周異姓者、曰齊、曰宋、曰陳、曰楚、曰
+秦。此其大者。餘小國若春秋所書之屬、不可盡述。於十二列國之中、有
+五覇事跡。若論春秋諸國之終始、有未及戰國而先亡者、有既及戰國而後亡者。各擧其概。周以後、爲戰國之世。則
+七大國而已。猶爲春秋之舊國。則爲戰國之新國。凡春秋戰國之國、雖繋周之諸
+侯、而國異政、実不繋於周、難於盡載。附見周之下方。其時各有先後、則觀者詳之。
+
+
+呉
+
+季子之劍
+
+
+呉姓、之所封也。十九世至、始稱王。壽夢四子、幼曰。賢。欲使三子相繼立、以及。義不可。封
+。號曰。聘過。愛其宝劍。心知之。使還、徐君已歿。遂解劍、懸其墓而去。
+
+
+臥薪嘗胆
+
+
+壽夢後、四君而至。擧謀國事。字、楚人之子。誅而奔呉、以呉兵入。呉伐。傷而死。子
+立。復事之。志復讎。朝夕臥薪中、出入使人呼曰、「、而忘越人之殺而父邪。」周二十六年、夫差敗于。越王、以餘兵棲、請爲臣妻爲妾。言「不可。」受越賂、說赦越。勾践反國、懸胆於坐臥、卽仰胆嘗之
+曰、「女忘邪。」擧國政屬大夫、而與治兵、事謀呉。
+
+屬鏤之劍
+
+
+、譖恥謀不用怨望。夫差乃賜子胥。子胥告其家人曰、「必樹吾墓檟。檟可材也。抉吾目懸東門。以觀越兵之滅呉。」乃自剄。
+取其尸、盛以、投之。呉人憐之、立祠江上、命曰。越十年、十年敎訓。周四年、越伐呉。呉三戰三北。夫差上
+、亦請成於越。不可。夫差曰、「吾無以見。」爲乃死。
+
+
+久受尊名不祥
+
+
+越既滅呉。范蠡去之。遺大夫書曰、「越王爲人長頸烏喙。可與共患難、不可與共安樂。子何不去。」、稱疾不朝。或讒且作亂。賜劍死。
+装其輕宝珠玉、與乘舟、浮海出。變姓名、自謂。父子治產、至數千萬。齊人聞其賢、以爲相。喟然曰、「居
+家致千金、居官致卿相。此之極也。久受尊名不祥。」乃歸相印、盡散其財、懷重宝、閒行止於。自謂。貲累鉅萬。魯人往問術
+焉。曰、「畜五牸。」乃大畜牛羊於。十年閒、貲擬王公。故天下言富者、稱。
+
+
+蔡
+
+
+蔡姓、之所封也。蔡於。其子、率德改行。復封于蔡。後世至春秋之末、爲楚所滅。
+
+曹
+
+
+曹姓、武王弟之所封也。其後世至春秋中、爲宋所滅。
+
+
+宋
+
+宋襄之仁
+
+
+宋姓、商紂庶兄之所封也。後世至春秋、有者、欲覇諸侯、與楚戰。公子、請及其未陣撃之。公曰、「君子不困人於
+阨。」遂爲楚所敗。世笑以爲。
+
+
+君人之言
+
+
+其後有者。嘗以其時守。宋之分野。公憂之。司星曰、「可移於相。」公曰、「相吾之股肱。」曰、「可移於民。」公
+曰、「君者待民。」曰、「可移於歲。」公曰、「歲饑民困。吾誰爲君。」曰、「天高聽卑。君有三。宜有動。」候之、果徙一度。
+
+
+桀宋
+
+
+歷數世、至。有雀、生鸇。占之。曰、「必覇天下。」喜、敗齊・楚・魏、與爲敵國。淫虐。天下號之曰。
+周時、齊與楚・魏共伐宋、滅之而分其地。
+
+
+魯
+
+吐哺握髪
+
+
+魯姓、周公子之所封也。周公誨、王有過則撻。伯禽就封。公戒之曰、「我、文王之子、武王之弟、今王之叔父。然我一沐三握
+髪、一飯三吐哺、起以待士、猶恐失天下賢人。子之魯、慎無以國驕人。」
+
+
+平易近民
+
+
+封於、五月而報政。周公曰、「何疾也。」曰、「吾簡其君臣禮、從其俗。」伯禽至魯、三年而報政。周公曰、「何遅也。」曰、「變其俗、革其
+禮、喪三年而後除之。」周公曰、「後世其北面事乎。夫政不簡不易、民不能近。平易近民、民必歸之。」
+
+
+尊賢親親
+
+
+周公問太公、「何以治齊。」曰、「尊賢而尚功。」周公曰、「後世必有。」太公問周公、「何以治魯。」曰、「尊賢而親親。」太公曰、「後漸弱
+矣。」
+
+
+三桓
+
+
+伯禽十三世而至。爲之始。隱公之弟曰。桓公之子、荘公有庶弟三人。曰。其後爲。曰。其後爲
+。曰。其後爲。是爲。世執國命。歷至、伐。三家共伐之。公奔、以卒。
+
+
+首足異處
+
+
+弟立。以孔子爲宰。一年四方皆則之。由爲、進爲。相會于。孔子曰、「有文事者、必
+有武備。請具以從。」既會。齊請奏。於是、鼓譟而至。孔子趨而進曰、「爲好、夷狄之樂何爲於
+此。」齊心怍麾之。齊有司請秦。戯而前。孔子趨而進曰、「匹夫熒惑諸侯者、罪当誅。請命加法焉。」首足異
+處。景公懼。歸語其臣曰、「魯以輔其君。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敎寡人。」於是齊人乃歸所侵魯鄆・汶陽・亀陰之地、以謝魯。
+
+
+不致膰俎
+
+
+孔子言於定公、將堕三都以强公室。叔孫氏堕、季氏堕。孟氏之臣、不肯堕。圍之弗克。孔子由大司寇、攝行。七日而誅。居三月魯大治。齊人聞之懼、乃歸於魯。受之不聽政。又不致於大夫。孔子遂去魯。
+
+
+欲見孟子
+
+
+定公卒、子哀公立。欲以伐。不克。歷至。知尊、而不能用。歷至。嘗欲見孟子、
+而不果。歷至、爲楚所滅。魯自至、凡三十四世。
+
+
+循牆而走
+
+
+孔子、名丘、字。其先也。有者、佐。滋益恭。其鼎銘云、「一命而僂。再命而傴。三命而俯。循牆而走。亦莫餘敢
+侮。饘於是、粥於是、以餬予口。」
+
+
+季孟之閒
+
+
+孔氏滅於宋。其後適魯。有者、與、祷於尼山、而生孔子。爲児、常陳、設。長爲吏。平。嘗
+爲吏。畜。適問禮於。反而弟子稍益進。適。齊將待以季孟之閒。孔子反魯。用之不終。
+
+
+喪家之狗
+
+
+適。將適、過。嘗爲所暴。孔子貌類。止之。既免反于。醜所爲、去之。過適、與
+習大樹下。伐抜其樹。適。鄭人曰、「東門有人、其顙似、其項類、其肩類。自要以下、不及三寸、
+纍纍然若。」適、又適、將西見。至、聞殺死、臨河歎曰、「美哉水、洋洋乎。之不済、此
+命也。」反于、適、適、如、反于。
+
+
+孔子匪兕匪虎
+
+
+使人聘孔子。大夫謀曰、「孔子用於楚、則陳蔡危矣。」相與發徒、圍之於野。孔子曰、「詩云、『匪兕匪虎。率彼曠野。』吾道非邪。吾何
+爲於是。」子貢曰、「夫子道至大。天下莫能容。」顏回曰、「不容、何病。然後見君子。」楚興師迎之。乃得至楚。將封以七百里。令尹不可。孔子反于衛。迎歸魯。哀公問政、終不能用。
+
+
+絕筆於獲麟
+
+
+乃序書、上自唐・虞、下至秦。刪古詩三千、爲三百五篇、皆絃歌之。自此可述。晩而喜、序。讀
+易三絕。因魯史記作。自至十二公、絕筆於。筆則筆、削則削。之徒、不能賛。弟子三千人。身通六芸
+者、七十有二人。年七十三而卒。子字、早死。孫字、作。
+
+
+孟子
+
+
+孟子其門人也。名。魯之後。生於。幼被慈母、長受業。道既通、游。不用。退與之徒、
+作七編。
+
+
+老子・荘子
+
+
+老子者楚人也。姓、名、字。又曰、字。爲周。孔子問焉。老子告之曰、「良賈深蔵若虚。君子盛德容貌若
+愚。」孔子去謂弟子曰、「鳥吾知其能飛。魚吾知其能游。獣吾知其能走。走者可以爲網、游者可以爲綸、飛者可以爲矰。至於龍、吾不能知。其乘風雲而上天也。
+今見老子、其猶龍乎。」老子見衰、去至。関令曰、「子將隱矣。爲我著書。」乃著而去。莫知其所終。其後有
+・、亦爲老子之學。荘周、著書侮孔子、而誚諸子焉。
+
+
+衛
+
+君子死冠不免
+
+
+衛姓、母弟之所封也。後世至春秋、有夫人之亂。子欲殺南子、不果出奔。公卒。立蒯聵之子。蒯聵
+入。輒拒之。與其難。太子之臣、以戈撃子路、斷纓。子路曰、「君子死冠不免。」結纓而死。衛人醢。孔子聞之、命覆醢。
+
+干城之將
+
+
+戰國時、居於。言可將。衛侯曰、「嘗爲吏、賦於民、食人二鶏子。故弗用。」子思曰、「聖人用人、猶匠之用木。取其所長、棄
+其所短。故杞梓連抱、而有數尺之朽、良工不棄。今君處戰國之世、而以二卵棄。比不可使聞於鄰國也。」
+
+
+烏之雌雄
+
+
+衛侯言計非是、而群臣和者、如出一口。子思曰、「君之國事、將日非矣。君出言自以爲是、而莫敢矯其非。卿大夫出言、自以爲是、而莫
+敢矯其非。詩曰、『具曰予聖、誰知烏之雌雄』」周之諸侯、惟衛最後亡。至秦并天下爲帝二世、始廢爲庶人。
+
+
+鄭
+
+子產
+
+
+鄭姓、周宣王庶弟、之所封也。桓公子、與其子、並爲周。數世至、相。子產者公族、氏、
+名。孔子過、與如兄弟云。穆・襄以來、鄭無歲不被晉・楚之兵。子產受之以禮自固。雖晉・楚之暴、不能加焉。鄭至周時、爲所滅。韓徙都之。
+
+
+晉
+
+天子無戯言
+
+
+晉姫姓、成王弟之所封也。成王幼、與戯、削桐葉爲圭、曰、「以此封若。」請択日。王曰、「吾與之戯耳。」曰、「天子無
+戯言。」遂封唐。後世至文公、覇諸侯。
+
+割股以食
+
+
+文公名、之次子也。献公嬖、殺太子、而伐於。重耳出奔、十九年而後反國。嘗餒於。割股以食之。及歸賞從亡者、、而不及。子推之從者、懸書宮門曰、「有龍矯矯、頃失其所、五蛇從之、周流天
+下、龍饑乏食、一蛇刲股、龍返於淵、安其壤土、四蛇入穴、皆有處處、一蛇無穴、號于中野。」公曰、「噫、寡人之過也。」使人求之。不得。隱山中。
+焚其山。子推死焉。後人爲之寒食。文公環封之、號曰。
+
+
+三晉
+
+
+文公卒。其後遂世爲覇。歷、至、覇業復盛。又歷、公室益弱。而六卿
+皆大。歷至、與氏、分。公怒。四卿反攻公。公出奔而死。
+立。韓・趙・魏氏、又滅而分之。立。晉獨有、餘皆入韓・趙・魏氏。號爲。立。三卿以周
+命爲侯。又歷至。魏韓趙、共廢爲家人、而分其地。晉絕不祀。
+
+
+陳
+
+公子完
+
+
+陳姓、之後、之所封也。周武王求而封之。後世至、有者、出奔而仕于。陳後爲所滅。而、遂大于齊。爲。
+
+
+齊
+
+桓公
+
+
+齊姓、之所封也。後世至覇諸侯。五覇桓公爲始。名。兄無道。群弟恐禍及。奔。傅
+之。小白奔。傅之。襄公爲弟所弑、無知亦爲人所殺。齊人召小白於莒。而魯亦發兵送。管仲嘗遮、射。中。小白先至齊而立。薦爲政。置怨而用之。
+
+
+管鮑之交
+
+
+字。嘗與賈。分利多自與。鮑叔不以爲貪。知貧也。嘗謀事窮困。鮑叔不以爲愚。知時有也。嘗三戰三走。鮑叔不以爲
+怯。知有老母也。仲曰、「父母。鮑子也。」桓公諸侯、天下、皆之謀。一則、二則。
+
+
+五公子爭立
+
+
+仲病。桓公問、「群臣誰可相。何如。」仲曰、「殺子以食君。非人情。不可近。」「何如。」曰、「倍親以適君。非人情。不可近。」蓋故者也。「何如。」曰、「自宮以適君。非人情。不可近。」仲死。公不用仲言。卒近之。三子專権。公如夫人者六、皆有
+子。公薨。五公子爭立。公尸在床、無者六十七日、尸虫出于戸。
+
+
+一狐裘三十年
+
+
+自桓公八世至。有者、事之。名、字仲。以重於齊。一狐裘三十年、豚肩不掩豆。齊國之士、待以者七十餘
+家。晏子出。其御之妻、從窺、其夫擁大蓋、策駟馬、意氣揚揚。既而歸。妻請去曰、「晏子身相齊國、名顕諸侯。觀其志、常有。子
+爲、自以爲足。妾是以求去也。」御者乃自抑損。晏子怪而問之。以実対。薦爲大夫。公使之。與私語、「以爲、齊政必歸。」如其言。景公後五世至康公。受命爲侯、遷海浜以死。遂絕不祀。
+
+
+田氏齊
+
+私惠
+
+
+者、本姓、故子之後也。完奔齊、爲陳氏、後又以陳爲。事、爲。卒。謚。五
+世至、事爲大夫。其収於民、以小斗受之、其粟予民以大斗、行於民。而公弗禁。由是得。專政。卒。子
+、弑立。封邑大於。卒。立。與通使。蓋三家且有晉、而田氏且有齊也。歷、
+至、遂以周命爲侯。
+
+
+所持者狭、所欲者奢
+
+
+卒。子立。卒。子立。初不治。諸侯皆來伐。八年楚大發兵加齊。齊使請救于、齎金百斤、車馬十駟。仰天大
+笑。王曰、「先生少之乎。」髠曰、「臣見有者。操一豚蹄、酒一壺、祝曰、『瓯窶満篝、汙邪満車、五穀蕃熟、穣穣満家。』臣見其所持者狭、
+所欲者奢。故笑之。」王乃益黃金千鎰、白璧十双、車馬百駟。髠乃行。
+
+
+毀言日至
+
+
+時齊國幾不振。王乃召大夫、語之曰、「自也、日至。然吾使人視、田野辟、人民給、官無事、東方寧。是子不事以求助也。」封之。召大夫、語之曰、「自子之守、誉言日至。吾使人視、田野不辟、人民貧餒。趙攻、子不救。衛取
+、子不知。是子厚幣、事、以求也。」是日烹大夫與嘗誉者。群臣聳懼、莫敢飾詐。齊大治。諸侯不敢復致兵。
+
+
+臣照千里
+
+
+威王與魏惠王于郊。惠王曰、「齊有宝乎。」王曰、「無有。」惠王曰、「寡人國雖小、猶有、照各十二乘者十枚。」威王曰、
+「與王異。吾臣有者。使守、楚不敢爲寇。十二諸侯皆來朝。有者。使守、趙人不敢於河。有
+者。使守徐州、則燕人祭、趙人祭。有者。使備盗賊、道不拾遺。此四臣者、將照千里。豈特十二乘哉。」惠王慙色。
+
+
+稷下之學
+
+
+威王卒。子立。喜文學・遊說之士、之徒七十六人、皆爲上大夫。是以齊學士盛、且數百千人。然而孟子
+至而不能用。
+
+
+成豎子之名
+
+
+魏伐韓。韓請救於齊。齊使爲將、以救韓。魏將、嘗與同學。爲魏將軍、自以所能不及、以法斷其両足而黥之。齊使至
+魏、窃載以歸。至是爲齊軍師、直走魏都。去韓而歸。使齊軍入魏地者爲十萬竈、明日爲五萬竈、又明日爲二萬竈。涓大喜曰、「我固知齊軍
+怯。入吾地三日、士卒過半矣。」乃遂之。臏度其行、暮当至。道陿而旁多阻、可伏兵。乃斫大樹、白而書曰、「龐涓死此樹下。」
+令齊師、、夾道而伏、期暮見火擧而發。果夜至斫木下、見白書、以火燭之。萬弩倶發。魏師大亂相失。涓自剄。曰、「遂成。」齊大破魏師、虜。
+
+
+鶏鳴狗盗
+
+
+宣王卒、湣王立。者、宣王之庶弟也。封於薛。有子曰。食客數千人、名聲聞於諸侯。號爲。秦聞其賢、乃先納質於
+齊、以求見。至則止囚、欲殺之。孟嘗君使人抵求解。姫曰、「願得君。」蓋孟嘗君嘗以献、無矣。客有能爲
+者。入秦蔵中、取裘。以献。姫爲言得釈。卽馳去、變姓名、夜半至。関法、鶏鳴方出客。恐秦王後悔追之。客有能爲鶏鳴者。鶏盡鳴。遂發
+。出、追者果至、而不及。孟嘗君歸。怨秦、與韓・魏伐之、入函谷関。秦割城以和。孟嘗君相齊。或毀之於王。乃出奔。
+
+
+王孫賈母
+
+
+湣王滅宋而驕。燕昭王以齊嘗破燕之故、與諸侯合謀而攻齊。人。湣王走莒。楚將救齊、反殺湣王、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。
+從湣王於莒、而失。其母曰、「汝朝出而晩來、吾則倚門而望。汝暮出而不還、吾則倚閭而望。汝今事王、王走、汝不知處。汝尚何歸焉。」賈乃攻殺之、求湣王子而立之、保莒以抗燕。
+
+
+束兵刃牛角
+
+
+時齊城、惟不下。卽墨人推爲將軍。身操、與士卒分功、妻妾編於。収得牛千餘。爲、畫五彩龍
+文、束其角、灌脂、束葦於尾、焼其端。鑿城數十穴、夜縱牛、壮士随其後。牛尾熱。怒奔燕軍。所触盡死傷。而城中鼓譟從之。聲振天地。燕軍敗走。七
+十餘城皆復爲齊。迎於莒。封爲。
+
+
+有生之樂、無死之心
+
+
+攻狄。三月不克。曰、「將軍在卽墨、曰、『無可往矣。宗廟亡矣』將軍有死之心、士卒無生之氣。莫不揮泣奮臂欲戰。今將軍東有之
+奉、西有之娯。黃金橫、騁乎淄・澠之閒。有生之樂、無死之心。故不勝也。」明日厲氣巡城。立於、援枹鼓之。狄人乃下。
+
+
+彈鋏
+
+
+襄王既立。而中立爲諸侯、無所屬。王畏之與。初、聞孟嘗君好客而來見。置十日。彈劍作歌曰、「長鋏歸來乎、食無
+魚。」遷之。食有魚矣。又歌曰、「長鋏歸來乎、出無輿。」遷之。出有輿矣。又歌曰、「長鋏歸來乎、無以爲家。」孟嘗君不悅。時不
+足以奉客。使人出銭於。貸者多不能與息。孟嘗君乃進請責之。驩往。不能與者、取其券焼之。孟嘗君怒。曰、「令薛民親君。」孟嘗君竟爲薛
+公、終於薛。
+
+
+王建
+
+
+襄王卒。子立。母賢。事秦謹、與諸侯信。卒。齊客多受秦金爲。勸王朝秦、不修、不助。秦王
+、既滅五國、兵入。王遂降。遷于、處之而死、以齊爲郡。齊人歌之曰、「松邪柏邪、住者客邪。」
+
+
+趙
+
+遺腹子武
+
+
+趙之先、本與秦同姓、祖於。有子。其後有者。事周穆王、以功封趙城、由是爲趙氏。春秋時、有者、事晉。生、生。人曰、「冬日之日也。夏日之日也。冬日可愛、夏日可畏。」生。大夫滅。
+有。索之不得。程嬰・公孫杵臼、相與謀曰、「與孰難。」嬰曰、「死易立孤難耳。」杵臼曰、「子爲其
+難。」杵臼取匿山中。嬰出謬曰、「與我千金、吾告趙氏孤處。」賈喜。乃使人随嬰殺杵臼及孤。而趙氏眞孤在。嬰後與滅、竟立。而
+自殺、以下報及。
+
+
+無恤誦其辭
+
+
+武卒。號。文子生。景叔生。簡子有臣、曰。死。簡子毎聽朝、不悅曰、「千羊之皮、不如一狐之腋。諸大夫朝、徒聞唯
+唯。不聞也。」簡子長子曰、幼曰。書訓戒之辭於二簡、以授二子曰、「謹識之。」三年而問之。伯魯不能擧其辭。求其簡已失之
+矣。無恤誦其辭甚習。求其簡出諸懷中而奏之。於是立爲。
+
+
+晉陽
+
+
+簡子使爲。請曰、「以爲乎、以爲保障乎。」簡子曰、「保障哉。」損其。簡子謂曰、「晉國有難、必以晉
+陽爲。」簡子卒、無恤立。是爲。求地於韓・魏。皆與之。求於趙。不與。率、以攻趙。出走。三家圍灌
+之。城不浸者三板。沈竈產鼃、民無叛意。襄子陰與韓約、共敗。滅而分其地。漆、以爲飮器。
+
+
+國士遇我
+
+
+知伯之臣、欲爲之報仇。乃詐爲刑人、挟匕首、入塗廁。
+襄子如廁、心動。索之獲。問曰、「子不嘗事乎。知伯滅之。子不爲、反於知伯。知伯死、子獨何爲報仇之深也。」曰、
+「范・中行氏、遇我。我故衆人報之。知伯遇我。我故國士報之。」襄子曰、「義士也。舎之。謹避而已。」
+
+
+讓伏橋下
+
+
+漆身爲厲、呑炭爲唖、於市。其妻不識也。其友識之曰、「以子之才、、必得。子乃爲、顧不易邪。何乃自
+苦如此。」讓曰、「不可。既爲臣、又求殺之。是二心也。凡吾所爲者極難耳。然者、將以愧天下後世、爲人臣也。」襄子出。
+讓伏橋下。襄子馬驚。索之得讓。遂殺之。
+
+
+鶏口牛後
+
+
+襄子立伯魯之孫。是爲。献子生。以周命爲侯。歷至。秦人恐喝諸侯求割地。有洛
+陽人。遊說不用。乃往說與趙。燕資之、以至趙。說曰、「諸侯之卒、十倍於秦。并力西向、秦必破矣。爲計、莫若六國以擯秦。」粛侯乃資之、以約諸侯。蘇秦以說諸侯曰、「寧爲無爲。」於是六國從合。
+
+
+并相六國
+
+
+者、師先生。初出游、困而歸。妻不下機、嫂不爲炊。至是爲長、并相六國。行過洛陽。車騎・輜重、擬於王者。昆弟・妻嫂、側目不
+敢視。俯伏侍取食。蘇秦笑曰、「何前倨而後恭也。」嫂曰、「見位高金多也。」喟然歎曰、「此一人之身。富貴則親戚畏懼之、貧賎則輕易之。況
+衆人乎。使我有洛陽田二頃、豈能佩六國相印乎。」於是、散千金、以賜宗族・朋友。既定歸趙。粛侯封爲。其後使欺
+趙、欲敗從約。齊魏伐趙。恐去趙、而從約解。
+
+
+完璧而歸
+
+
+粛侯子、胡服招、略胡地、滅中山、欲南襲秦。不果。傳子。惠文嘗得璧。秦昭王、請以十五城易之。欲不與畏秦强、
+欲與恐見欺。願。「城不入、則臣請完璧而歸。」既至。秦王無意償城。乃紿取璧、怒髪指冠、卻立柱下曰、「臣頭與璧倶砕。」遣
+從者懷璧、先歸、身待命於秦。秦昭王賢而歸之。
+
+
+秦王爲一撃缶
+
+
+秦王約趙王、會。從。及飮酒、秦王請趙王鼓瑟。趙王鼓之。復請秦王撃缶爲秦聲。秦王不肯。曰、「五歩之内、臣得以濺大王。」左右欲刃之。叱之。皆靡。秦王爲一撃缶。秦終不能有加於趙。趙亦盛爲之備。秦不敢動。
+
+
+刎頸之交
+
+
+趙王歸、以爲上卿。在右。曰、「我爲趙將、有攻城・野戰之功。素賤人。徒以口舌居我上。吾羞爲之下。我見、必辱
+之。」相如聞之、毎朝常稱病、不欲與爭列。出望見、輒引車避匿。其皆以爲恥。相如曰、「夫以秦之威、相如之、辱其群臣。相如雖駑、獨畏
+哉。顧念、强秦不敢加兵於趙者、徒以吾両人在也。今両虎共闘、其勢不倶生。吾爲此者、先國家之急、而後私讐也。」聞之、肉袒負
+荊、詣門謝罪。遂爲。
+
+
+膠柱鼓瑟
+
+
+惠文王子立。秦伐韓。韓降於趙。秦攻趙。軍、堅壁不出。秦人行千金爲曰、「秦獨畏
+爲將耳。」王使代。相如曰、「王以名使。若耳。徒能讀其父書。不知合變也。」王不聽。少學兵法、以天下
+莫能当。與父言。不能難。然。母問故。奢曰、「兵死地也。而易言之。趙若將括、必破趙軍。」及將行、其母上書言括不
+可使。括至軍。果爲秦將所射殺。卒四十萬皆降、坑於。
+
+
+毛遂自薦
+
+
+趙相、食客常數千人。客有者。爲。秦攻趙。平原君求救於。択門下二十人、
+與之倶。得十九人。自薦。平原君曰、「士處世、若。其末立見。今先生處門下三年、未有聞。」曰、「使得處嚢中、乃頴脱而
+出。非特末見而已。」平原君乃以備數。十九人之。
+
+合從爲楚
+
+
+至楚定。不決。按劍升。曰、「從之利害、両言而決耳。今而言、不決何也。」楚王怒叱曰、「胡不下。吾與
+言。汝何爲者。」按劍而前曰、「王所以叱、以楚國之衆也。今十歩之内、不得恃也。王之命懸於手。以、天下莫能
+当。小豎子耳。一戰而擧鄢・郢、再戰而焼、三戰而辱王之先人。此百世之怨、趙之所羞。爲楚、非爲趙也。」
+
+
+因人成事
+
+
+王曰、「唯唯、誠如先生之言。謹奉以從。」曰、「取來。」捧跪進曰、「王当歃血而定從。次者、次者
+。」左手持盤、右手招十九人、歃血於曰、「公等碌碌。所謂者也。」定從歸。曰、「毛先生一至楚、使趙重於九鼎・大
+呂。」以爲上客。楚將救趙。會魏亦來救趙。大破秦軍。
+
+
+頃之三遺矢
+
+
+子立。思復用爲將。時奔在魏。使人視。頗之仇、與使者金令毀之。見使者。一飯肉十斤、
+被甲上馬、以示。使者還曰、「尚善飯。然與臣坐三矣。」王以爲老、遂不召。楚人迎於魏。爲楚將無功。曰、
+「我思用趙人。」尋卒。
+
+
+幽穆王遷
+
+
+趙得爲將。先居破。子立。秦王遣兵攻趙。爲大將敗之。秦縱、言。
+誅之。秦兵至虜。趙之七大夫、立爲王。王于。秦進攻破、遂滅趙爲郡。
+
+
+魏
+
+文侯
+
+
+魏之先、本與周同姓、文王子之後也。國絕。有苗裔、曰。事邑于。數世有。後四世曰者、與韓・趙共滅
+而分之。桓子之孫、曰者、以周命爲侯。以爲師。過之必式。四方賢士多歸之。
+
+
+貧賤者驕人耳
+
+
+文侯之子、遇于道、下車。子方不爲禮。怒曰、「富貴者驕人乎、貧賤者驕人乎。」子方曰、「亦貧賤者驕人耳。富貴者安敢驕
+人。國君而驕人、失其國、大夫而驕人、失其家。夫士貧賤者、言不用、行不合、則而去耳。安往不得貧賤哉。」謝之。
+
+
+達視其所擧
+
+
+文侯謂曰、「先生嘗敎寡人。『家貧思良妻、國亂思良相。』今所相、非則。二子何如。」克曰、「居視其所親、富視其所與、達視其
+所擧、窮視其所不爲、貧視其所不取。五者足以定之矣。、所擧也。」乃相。
+
+
+卒有病疽、起吮之
+
+
+有衛人者。初仕。魯欲使撃。而娶齊女。疑之。殺妻以求將。大破齊師。或曰、「残忍人也。」
+恐得罪歸。以爲將、抜秦五城。與士卒同衣食。卒有病疽、吮之。卒母聞而哭曰、「往年呉公吮其父。不旋踵死敵。今又吮其子。妾不
+知其死所矣。」
+
+
+國之宝在德
+
+
+文侯卒。子立。是爲。武侯浮而下。中流顧謂曰、「美哉山河之固、魏國之宝也。」起曰、「在德不在険。昔、左
+、右。滅之。、左河・済、右泰・華。在其南、在其北。放之。、左、右、在其北、経其南。殺之。若不修德、舟中人皆敵國也。」武侯曰、「善。」武侯卒。子立。東敗於齊、將軍與
+皆死。南敗於楚、西喪地於秦。乃卑辭厚幣、以招賢者。孟子至。而不用。子立。孟子去之齊。
+
+
+吾舌尚在否
+
+
+魏人有者。與同師。嘗遊楚、爲所辱。妻慍有語。曰、「視吾舌。尚在否。」約從時、激使入秦。儀曰、「之時、何敢言。」去趙而從解。專爲、連六國以事秦。秦惠王時、儀嘗以秦兵伐魏、得一邑、復以與魏。而欺魏割地以謝秦。歸爲
+秦相。已而出爲魏相。実爲秦也。襄王時、復歸相秦。已而復出相魏、以卒。
+
+
+無忌解邯鄲圍
+
+
+魏立、封公子爲。愛人、下士。食客三千人。秦攻趙。魏王使救之。秦欲移兵先撃救者。王恐、止兵、壁于、又使說趙、共尊秦爲帝。往見曰、「彼秦者棄禮義、上之國也。卽帝天下、則有耳。」再拝曰、「先生天下士也。吾不敢復言帝秦矣。」趙夫人、姉也。趙急。使者、責救於。
+請於王、及使游說萬端。王不聽。客敎、祷於王、窃得、且薦力士與倶、謂「合符
+而疑、則撃殺而奪其軍。」一如言、得兵以進。大破秦兵、解圍。而不敢歸魏。
+
+
+無忌率五國兵
+
+
+秦伐魏。魏患之、使人請。不肯歸。客見曰、「魏急、而公子不恤。一旦秦克、夷、公子何面目立於天下乎。」
+趣駕還。諸侯聞爲魏將、皆遣救。率五國兵、敗秦兵於、追至而還。卒。十八年而魏王立。後又二
+年、秦王遣兵伐魏、殺王、而滅魏爲郡。
+
+
+韓
+
+
+
+韓之先、本與周同姓、武王子、韓侯之後也。國絕、其後裔事晉爲韓氏。韓武子之三世曰。厥五世至。與趙・魏共滅。又二世曰。以周命爲侯。
+
+
+聶政
+
+
+韓相、與有悪。聞之勇、以黃金百鎰、爲母壽、欲因以報仇。曰、「老母在。身未可
+以許人也。」及母卒、仲子乃使圖之。方坐府。兵衛甚厳。直入刺之。因自皮面抉眼。韓人暴其尸於市、莫能識。姉往哭之
+曰、「是也。以妾在故、重自刑以絕蹤。妾奈何畏之誅、終沒賢弟之名。」遂死尸旁。
+
+
+愛一嚬一笑
+
+
+景侯四世、至哀侯、徙都。哀侯二世、至昭侯。鄭人、以之學、爲昭侯相。國治兵强。昭侯有弊袴。命蔵之、不以賜左右。侍者
+曰、「君亦不仁者矣。」昭侯曰、「明主愛一嚬一笑。嚬有。笑有。今袴豈特嚬笑哉。吾必待有功者。」昭侯卒。子立。三世至
+。韓降趙。到、而有之敗。又一世至。秦王遣將虜、遂滅爲郡。
+
+
+楚
+
+成王
+
+
+楚之先、出自。顓頊之子、爲。命曰。弟復居其職。呉回二世、有者、得姓。季連之後有、
+事周文王。成王封其子於。至時、楚子者僭爲王。十一世至春秋、有曰。益强大。至始都。成王與盟、尋與爭覇、後與戰。
+
+
+三年不飛不鳴
+
+
+歷至。卽位三年、不出令、日夜爲樂。令國中、「敢諫者死。」
+曰、「有鳥在阜。三年不蜚不鳴。是何鳥也。」王曰、「三年不飛、飛將衝天。三年不鳴、鳴將驚人。」亦入諫。王乃左執手、右抽刀、以
+斷。明日聽政、任伍擧・蘇從。國人大悅。又得爲相、遂覇諸侯。
+
+
+懷王
+
+
+歷、至。秦惠王欲伐、患楚
+與從親、乃使說楚王曰、「王閉関而絕齊、請献之地六百里。」懷王信之、使北辱齊王。齊王大怒、而與秦合。楚使受地於秦。儀
+曰、「地從某至某、広袤六里。」懷王大怒、伐秦大敗。
+
+
+屈原
+
+
+秦昭王與懷王盟于。既而遺書懷王。願與君主會。不可。子勸王行。秦人執之、以歸。楚人立其子。懷王卒於秦。楚
+人憐之、如悲親戚。初爲懷王所任、以讒見疏、作『離騒』以自怨。至時、又以譖遷。遂投以死。秦抜。楚徙於
+。頃襄王卒。立。又徙於。
+
+
+春申君
+
+
+行。当是時、齊有、魏有、趙有、楚有、皆好客。春申君食客三千餘人。平原君使人於春申
+君、欲夸楚、爲簪、飾以珠玉。春申君上客、皆躡以見之。趙使大慙。趙人至楚。春申君以爲。
+
+李園
+
+
+以妹献。有娠。而後納之。是生。使盗殺、以滅口、而專楚政。幽王卒。弟哀王爲楚人所弑。而立其庶
+兄。秦王遣將破楚、虜、滅楚爲郡。
+
+
+燕
+
+先從隗始
+
+
+燕姓、之所封也。三十餘世、至文公。嘗納之說、約六國爲從。文公卒、立。十年、以國讓其相、南面行王事。而
+老不聽政、顧爲臣。國大亂。齊伐燕取之、醢而殺。燕人立太子。是爲。弔死問生、卑辭厚幣、以招賢者。問
+曰、「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。孤極知燕小不足以報。誠得賢士、與共國、以雪先王之恥、孤之願也。先生、視可者。得身事之。」
+
+
+隗曰、「古之君、有以千金使求千里馬者。買死馬骨五百金而返。君怒。涓人曰、『死馬且買之、況生者乎。馬今至矣。』不、千里馬至者三。
+今、王必欲、先從隗始。況賢於隗者、豈遠千里哉。」於是昭王爲隗改築宮、之。
+
+
+樂毅
+
+
+於是士爭趨。自往。以爲、任國政。已而使伐齊。入。齊王出走。乘勝、六月之閒、下齊七十餘城。惟莒・
+卽墨不下。昭王卒、惠王立。惠王爲太子、已不快於。乃縱曰、「與新王有隙、不敢歸。以伐齊爲名。齊人惟恐來、残矣。」惠王果疑、乃使代將、而召。毅奔趙。遂得破燕、而復齊城。
+
+
+荊軻
+
+
+惠王後、有、至。喜太子質於秦。秦王不禮焉。怒而亡歸。怨秦欲報之。秦將軍、得罪亡之燕。受而
+舎之。聞衛人賢、卑辭厚禮請之。無不至。欲遣。請得首及燕地圖以献秦。不忍殺於。
+自以意諷之曰、「願得將軍之首、以献秦王。必喜而見臣。臣左手把其袖、右手揕其胸、則報、而燕之恥雪矣。」慨然遂自刎。
+
+
+奔往伏哭。乃以函盛其首。又嘗求天下之、以薬焠之、以試人、血如縷立死。乃装遣。行至、歌曰、「風蕭蕭兮寒、壮
+士一去兮不復還」于時。燕人畏之。軻至。秦王大喜見之。奉圖進。圖窮而匕首見。把王袖揕之。未及身。王驚起絕袖。軻逐
+之。環柱走。秦法。左右以手搏之。且曰、「王負劍。」遂抜劍斷其左股。引匕首擿王。不中。遂以徇。秦王大
+怒、益發兵伐燕。斬以献。後三年、秦兵虜、遂滅燕爲郡。
+
+
+秦
+
+岐西
+
+
+秦之先、本之裔。曰者、生。舜賜姓氏。其後有。蜚廉子曰。女防之後有。好馬。爲周、主
+馬於、馬大蕃息。分土爲、邑之。閲二世至始大。歷至。犬戎殺幽王、襄公救周有功。封爲諸侯、賜以地。
+
+
+食善馬
+
+
+歷、至。有者、故也。爲穆公夫人媵。亡走。楚人執
+之。聞其賢、以贖得之、授之政。號曰。進其友、以爲上大夫。穆公、送晉惠公歸晉。已而倍秦、合戰于
+韓。穆公爲晉軍所圍。有嘗食公馬者三百人、馳冒。晉解圍、遂脱穆公以反。先是穆公亡善馬。野人共得而食之。吏遂得、欲法之。公曰、「食善
+馬不飮酒傷人。」皆賜酒而赦之。至是聞秦撃晉、皆願從、推鋒爭死以報德。
+
+
+孟明
+
+
+穆公後又送晉文公歸國。立而覇諸侯。晉文公卒。秦遣襲、因破。晉襄公、敗之。不替、修國政。後伐
+晉得志、遂覇。
+
+
+商君之法
+
+
+歷、至。以東、强國六、小國十餘。皆以遇、擯不與諸侯之會盟。孝公下令、「賓客・群臣、有能出强者、吾其尊官與之分土。」衛入秦、因嬖人以見、說以帝道・王道、三變爲覇道、而後及强國之術。公大悅、欲變法、恐天下議己。曰、「民不可與虞始、而可與樂成。」
+卒定令。令民爲、相収司連坐。不告姦者腰斬、告姦者、與斬敵同賞、匿姦者、與降敵同罰。有軍功者、各以率受爵、爲私闘者、各以輕重被刑。大小、本業畊織、致粟帛多者、復其身、事末利、及怠而貧者、擧以爲。令既具、未布。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、募民。有能徙北門者予十金。民怪
+之、莫敢徙。復曰、能徙者予五十金。有一人、徙之。輒予五十金。乃下令。太子犯法。鞅曰、「法之不行、自上犯之。」君嗣不可施刑。刑其傅、黥其
+師。秦人皆趨令。行之十年、道不拾遺、山無盗賊、家給人足、民勇於公戰、怯於私闘、鄕邑大治。初言令不便者、來言令便。曰、「皆亂法之民
+也。」盡遷之辺。民莫敢議。令民、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爲禁、廢、開、更爲賦税法。秦人富强。封十五邑、號曰。
+
+
+法之弊
+
+
+孝公薨、惠文王立。之徒、告欲反。出亡。欲止。舎人曰、「之法、舎坐之。」歎曰、「爲法之
+弊、一至此哉。」去之。魏不受、内之秦。秦人車裂以徇。鞅用法酷。歩過六尺者有罰。棄灰於道者被刑。嘗臨論囚。盡赤。
+
+
+息壤在彼
+
+
+惠文王薨、子立。武王使伐韓。曰、「大県、其実郡也。今倍數険、行千里、攻之難。魯人有與同姓名者。殺
+人。人告其母。母織。及三人告之、母投杼下機、踰牆而走。臣賢不及。王之信臣、又不如其母。疑臣者非特三人。臣恐大王之投杼也。魏文侯使
+伐。三年而後抜之。反而論功。文侯示之一篋。再拝曰、『非臣之功。君之力也。』今、臣之臣也。、挟
+韓而譏、王必聽之。」王曰、「寡人弗聽。」乃盟于。伐。五月而不抜。二人果爭之。武王召、欲罷兵。茂曰、「在彼。」
+王乃悉起兵佐。遂抜之。武王有力、好戯。力土、皆至大官。王與擧鼎、絕脈死。
+
+
+遠交近攻
+
+
+弟立。有魏人者。嘗從使。齊王聞其弁口、乃賜之金及牛・酒。疑以告齊、歸告魏相。魏
+齊怒、笞撃、折脅拉歯。佯死。巻以簀、置廁中、使更溺之、以懲後。告得出、更姓名曰。秦使者至魏、潜
+載與歸、薦于、以爲。敎以。
+
+
+一飯之德・睚眥之怨
+
+
+時用事。說王廢之、而代爲丞相、號。魏使聘秦。敝衣閒歩、往見之。驚曰、「固無恙乎。」留坐飮
+食、曰、「如此哉。」取一綈袍贈之。遂爲賈御至、曰、「我爲君先入通于。」見其久不出、問。門下曰、「無
+。鄕者吾相也。」賈知見欺、乃膝行入謝罪。坐之曰、「爾所以得不死者、以綈袍恋恋尚有爾。」乃大、請
+諸侯賓客、置其前而之。使歸告魏王曰、「速斬來。不然且屠。」歸告魏齊。魏齊出走而死。既得志于秦、一飯
+之德必償、必報。
+
+
+周亡・成功者去
+
+
+王既用策、歲加兵、斬首數萬。周恐、與諸侯約從、欲伐秦。秦攻周。赧王入秦、頓首請罪、盡献其邑三十六。周亡。秦將、與有隙。廢爲、賜劍死于。王臨朝而歎曰、「内無良將、外多强敵。」雎懼。曰、「四時之序、成功者去。」雎稱病。
+代之。
+
+
+始皇帝
+
+
+薨、子立。薨。子立。薨。嗣爲王者也。遂并六國。是爲秦。黃帝以來、天下列萬区。蓋自
+中國以達于。中國之制、可攷於者、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。古之建侯、各君其國、各子其民、而宗主於天子。歷夏殷至周、强併弱、大呑小。春秋
+十二國外、存者無幾、戰國存者六七。至是遂併於。
+『十八史略』巻二へ
+
+誤字脱字に氣づいた方は是非敎へて下さい。
+2004
+Tomokazu
+Hanafusa
+/
+メール
+
+
+これはkenitiro氏が作成し、http://www.willnet.ad.jp/kenitiro/
+に公開しておられるもの
+と、Zaco氏が作成し、http://homepage2.nifty.com/zaco/text/index.html
+に公開しておられるものをもとに、學習研究者刊『中國の古典15十八史略上』と明治書院刊『新釈漢文大系20十八史略上』に從つて追加修正し、適宜固有名
+詞等にカギ括弧を付けたものです。
+
+ホーム
+|
+パソコン
+試行錯誤
+|
+シェアウエア
+|
+拡聲機騒音
+|
+くたばれ高野連
+
+
+
+
+
-- 
GitLab